下城区门户网站政协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

公示

发布时间:2016-11-17   来源:

 

各位委员:

按照下政协办〔201615号《关于推荐评选2016年度优秀提案的通知》精神,我区政协开展了2016年度优秀提案推荐评选工作。目前,经民主推荐、初评小组初选、提案委员会复评,拟定以下9件提案为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以来的优秀提案候选名单,现公示。公示时间到20161124止。

各位委员如对公示的优秀提案候选名单有不同意见,请与区政协提案委员会联系。

联系电话:85820722

联系人:黄益民

附:拟区政协2016年度优秀提案候选名单

                                   

                                      下城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161117

 

 

 

附件:

2016年度优秀提案候选名单

序号

提案编号

提案人

     

主办单位

办理结果评议

1

3

周益民

关于开展下城区域僵尸车整治的建议

市交警支队下城大队

满意

2

4

刘剑明

关于加大我区税源培育的建议

区财政局

满意

3

19

陈小峰

关于下城区地铁商业网点布局的建议

区经旅局

满意

4

22

王勤保

关于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的建议

区民政局

满意

5

27

张雷

关于利用G20和亚运会在杭州召开的契机提升下城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议

区文广新局

满意

6

29

石旭杲

关于利用闲置空地,加大停车场建设,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区住建局

满意

7

43

无党派人士界

关于推进我区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区民政局

满意

8

46

赵国平

关于进一步完善与巩固社区老年活动室的建议

区民政局

基本满意

9

97

民宗界

关于加强下城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区市场监管局

满意

 

 

 

 

 

 

 

 

 

 

 

 

 

 

 

 

 

 

 

 

 

 

 

 

 

 

 

 

 

 

 

 

 

 

 

 

 

 

 

 

 

 

 

注:打“★”为重点提案。

 

 

 

 

3号提案  关于开展下城区域僵尸车整治的建议

提案人:周益民

   下城区除北部部分街区外,大部属于主城区,甚至中心城区,与其它城区一样,也同样存在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却发现有一些僵尸车长期霸占着车位,使公共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僵尸车具体表现在:一是车辆罩车衣停在小区公共停车位上,车主出国或长期在外;二是破旧小面包停在马路边的公共停车位上,车身或车窗上贴有各类小广告,此类车辆基本动不了,许多车轮胎都瘪了;三是车主拥有两辆车,一台车很少使用,就一直占用停车位。

为此,针对以上情况,为提高公共停车位的有效利用率,我们建议如下:

1、开展由城管、交警、街道社区参加的为期三个月的下城区僵尸车集中整治活动;

2、在小区开辟专门的闲置车辆停放区,车辆可集中密集存放,并在该区域设置监控探头;

3、对在公共停车位上停放3天以上的车辆,自第4天开始,停车费按逐天增加20%累计征收;

4、以社区物业为单位,对小区车主进行宣讲,要求车主将3天以上不使用的车辆,开到小区内的闲置车辆集中存放区,并在物业保安处登记相关信息,车辆钥匙可交社区放在专门的车匙保险柜里由专人保管;

5、因各车主车辆停放时间不同,原则上长期不用的车辆需停在最里面,停放时间短的车辆尽量停在方便开出的地方。非车主在场的闲置车辆移动时,需有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或保安人员至少两人同时在场;

6、对长期停放在马路边公共停车位上的破旧小面包车,由交警贴警告单,要其限期开走,否则即行拖车。由城管撕去其车身广告,对贴在车窗玻璃内的广告,以警告单的形式要求其限期去除。

 

4号提案  关于加大我区税源培育的建议

提案人:刘剑明

培育税源,优化税收结构,壮大地方财力,是各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保障。当前在经济下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当前土地财政逐年萎缩的特定阶段时期;又遇中央部署企业进行升级转型。为此,就如何进行税收结构调整和转变税源增长方式对当前及以后一阶段进行全面经济建设及社会保障显得非常重要。现就当前政府税收源的培育已进行了多年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就,省级政府财税部门也提出指导意见,现结合未来企业发展态势及下城区特有区位特点和经济特性,提出以下建议:

一、现状分析

下城区属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一是处于杭州市中心商务区?集最重要的商贸与金融中心,二是处于楼宇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其武林商圈辐射功能强,楼宇经济基础寓生活、工作、娱乐于一体。同杭州其它区域比较,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继来处优势区位。利用土地出让的价值利用日渐缩小。针对这一区位优势结合当前属地经济结构及当前的税源结构,须厘清未来税源结构趋势及成长性趋势,把好脉、诊好症才是关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创立税源培育协调机制

尽管近年来我区积极有效地采用了招商引资和稳商安商的举措来巩固提升区纳税能力,但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互联网的变革和中央政府提出绿色、包容、共享等发展纲领,就是意味着经济结构、经营模式、盈利方式都将会发生变革和调整。财税体制的一些外在管理也随之调整并从另一角度和维度进行调整,这必须从企业角度考量税收问题。究因是一家企业创建后除市场供求关系、管理方式企业自身能掌控之外仍需处理各种人、财、物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协调。这就需要政府从企业所涉及的外部与政府的各个触角进行入手解决企业遇及的各种问题,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如果没有政府协调机制就难以实现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一个部门能够解决与有效处理,而是要花费很大精力与时间进行协调。如何建立协调机制呢?凡涉及企业的相应部门可组建领导小组和协调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赋予职能。协调小组在一定时间或定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企业的状况,分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问题与矛盾,由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与资源进行优化与配置。

三、筛选对象

根据区位优势及产业政策,协调小组设定一定条件与标准筛选税源培育单位,根据标准对全区企业进行宣传,由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其次组织企业在全区税源培育筛选会上从自身角度阐述发展规划,前景与目标,生产管理,效益提升等相关企业举措与办法,经区协调及专家代表评选后在区属范围进行公示,对弄虚作假和重大事件的进行一票否决。企业可采用分类筛选,根据区位特点,一是具有潜中介服务业含金融业,二是互联网加商业,三、科技创新企业,四、信息业含工厂行业,五、其它。对已经具备上新三板或已进入辅导期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加分条件。

四、对策和建议
   1、积极制订政策,发挥政策效应。对纳入培育企业给予贷款方面推荐及在担保措施上给予相应的帮助,根据条件创立产业基金给予投资。

2、创新纳税服务方式与内涵。根据企业的现实部分企业进行税金缓交或其他政策许可的方法帮助企业增强纳税能力。

3、定期召开协调会,工作小组定期了解企业状况,根据需要以建议单等方式向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法。

4、强化绩效分析及上市推进,能够创建条件上市的积极努力并进行绩效的分析,对筛选企业违规和造成社会不良的企业应予退出。

5、构建税源培育管理团队。在团队建设上必须树立先培育纳税的长效机制思想,切勿杀鸡取卵等短期行为,增长其潜力。其次定期召开企业产业政策、宏观政策讲座,帮助企业了解宏观、立足微观、战略中观经营谋略,再次规范健康发展、健康执法,树立企业正确经营理念,增强社会责任心和荣辱感。

 

19号提案  关于下城区地铁商业网点布局的建议

提案人:陈小峰

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地铁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轨道线路的建设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城市的商业结构。

远的例子有伦敦、巴黎。伦敦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建造地铁的城市,被认为具有最完整、覆盖最广的地铁网络,总长超过410公里,其将伦敦各个历史、文化、娱乐、商业景点有序贯通其中,长期支持推动着伦敦经济文化的发展。巴黎人对其地铁是非常自豪的,巴黎的地铁站占地面积不大,不讲究气派,但是每个站点都各具特色,主题不一,有的装饰得如同潜艇,有的又陈列着衣帽鞋等商品,构思迥异。

近的例子有香港、上海。香港地铁在建设之初就已经考虑了地铁投资建设和商业运营的问题,在之后的商业布局中,又能发挥优势充分利用,仅就地铁站线发布的电子广告和电子媒体就涉及超过480家商店。再看上海,最初地铁12号线建设时,就有意穿越了徐家汇、人民广场、静安寺三大商圈,随后3号线又缔造了中山公园商圈。中山公园站在成为234号线的换乘点后,相继启用一批商业、商务设施,新的商圈也由此形成。

有专家指出,地铁开通后,城市现有商圈会发生分化,出现洗牌。没有地铁作为支撑的传统商圈,将会受到地铁经济的挑战,发展受到限制,甚至没落;而位于地铁进出站点,特别是枢纽站的城市商圈会得到加强,商业价值进一步凸显。

杭州地铁1号线是杭州首条地铁线路,工程于2007328开工建设,20121224正式运营。在已经开通的1号线中,途经下城区的有凤起路站、武林广场站、西湖文化广场站、打铁关站四个站点。从在建和规划的地铁线路来看,下城区的这四个站点会成为1235线的换乘站点,下城区可能会是所有城区当中换乘站点最多、最集中的城区。

通过前述分析,现就下城区的地铁商业网点布局,提出建议如下:

一、挖掘下城区地铁换乘站的商业核心价值。

正如前面分析的,下城区所有的地铁站将来都可能会成为地铁换乘站。我们在考虑其周围的商业网点布局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地铁被认为是躺下的shopping mall,哪里有地铁站,哪里就有人流,而换乘站、枢纽站的人流量又通常会比普通地铁出入口人流量增加许多,甚至几倍、几十倍,其商业价值也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说地铁经济的战略之一是针对流动乘客的需要,那么如何将周围的商业网点做得丰富并且不断吸引乘客参与将是重要的两个方面。首先,地铁站里应该设置更多的方便各种人群买到东西的小店,不是大型百货公司,而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小店;其次,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的优势,除了硬体的广告板以外,还要设置电子广告,电子媒体等,融入更多的商业元素。

此外,举办各种有创意的活动吸引人流驻足,参与体验亦是另一种推介周围商业网点的模式。例如:在暑假里,可以举办亲子绘画比赛,一来可以展出平常人暖心的作品,二来可以与地铁附近的幼儿教育机构、文化艺术展览馆等联系起来。

二、形成下城区各地铁站商业网点的特色经营。

这里要强调一点,地铁经济的特色经营非常重要。在香港等地铁经济成熟发达的地区,特色经营往往可以促使一个生涩的新商圈迅速成长为城市新中心。如香港铜锣湾以餐饮和娱乐为亮点,将民间风俗与现代潮流相结合,而中环则以高档品牌的购物闻名。反观没有经营特色的地铁商圈,往往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这种缺少特点的地铁商圈相互竞争,并没有将人流持续引入转化为人气,反而你争我夺,造成人气的分散。

具体到下城区各个地铁站点的特色经营,可以作以下的考虑:

1)凤起路站以现代时尚为特色。凤起路站现在有中国银行、中国移动、老凤祥、罗森等二十多个品牌,不久以后,嘉里中心、香格里拉旗舰店也将正式营业,区域内能够涵盖金融、通信科技、现代办公、高档餐饮等业态,再加之该站周围有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口腔医院、浙江饭店等热门目的地,定位热闹繁荣的现代时尚特色将是理想的选择;

2)武林广场站以商业购物为特色。武林广场毫无疑问是杭州最热闹的区域,杭州大厦、国际大厦、百货大楼、银泰武林店就在边上,今后C出入口和D出入口将连通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其自古以来形成的商业贸易中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3)西湖文化广场站以文化为特色。西湖文化广场本身就充满了文化韵味,这里有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科技馆,有西泠印社等各种文化团体。在这里,情侣们可以去新远国际影城,书虫们可以去逛博库书城……。文化渲染是该站可以充分发挥的亮点;

4)打铁关站以便民为特色。打铁关站一带成熟小区很多,离地铁最近的A出入口边上的现代家园小区、B出入口边上的五里塘苑小区、C出入口边上的润和紫庭花园小区,步行到地铁口都在300以内;附近还有大型超市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可以吸引周边人群。如何强化便民服务功能是该区域商业网点布局时要动足脑筋的功课。

综上,下城区在规划地铁商业网点布局时,需要充分挖掘下城区地铁换乘站的商业核心价值,利用下城区现有的商圈优势,做到各站点特色经营,最终形成具有下城商贸文化特色的地铁经济。

 

22号提案  关于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的建议

提案人:王勤保

2013926,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201465,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4]72号),20141215,杭州市政府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杭政办函[2014]161号),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

下城区政府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杭州市率先建立并推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但由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涉及面广,目前也缺乏成熟的经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认识亟待加强。

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实施工作中,有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由于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概念不清,认识不一致,甚至有些部门领导干部认为政府部门自己能做的,可能花钱少,如果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有可能花钱要多一些,事情还不一定能办好,因此对哪些工作应该推向市场交给社会力量,哪些应该留给政府自己,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职能应该如何界定等问题没有深刻认识。

2、预算资金安排紧张。

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虽然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但占预算支出比重较低。有些部门和单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资金在原预算统筹安排中支付,财政对预算资金安排严重不足,因此,对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3、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较弱。

下城区社会组织还存在发育不成熟和承接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目前可以推向社会的购买事项难以找到合适的社会组织承接。能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不多,参与公共服务意识缺失。有些社会组织内部结构不健全,实力偏弱,规模偏小,掌握的资源也很少,高素质专业人员的数量严重缺乏,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4、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缺失。

从目前情况看,对于社会力量生产和提供的公共服务普遍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在与服务提供者签订合同后,往往难以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致使发生“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绩效”的现象。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使得一些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有机可乘,以次充好,导致公共服务品质下降和民众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公信力下降。

二、针对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对购买服务的认识。

要通过政策培训、媒体等多渠道宣传,提高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认识。通过宣传发动,使政府部门认识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政社分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机制和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加强财政财务改革创新重要措施。

2、科学编制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预算,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一部分属于本级预算安排资金,还有一部分是上级专项拨款,上级专项资金大都具有临时性、应急性的特点,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政府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增加对购买公共服务的专门预算,使之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此外,有关部门在项目资金评估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必要的标准与规范。今后应该制定严格的项目评估标准与制度,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使用行为。  

3、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提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

重点培育发展公益性、救助性、维权性、协调性社会组织,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组织自身收入免税政策,降低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大力开展对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引导社会组织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引导功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建立良性的市场竞争关系。

4、强化绩效评估,健全严格监督体系。

量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建立严格专业多元的外部监督机制。同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追究责任、采取补救措施降低风险。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建立人大、纪检监查、审计等职能部门联合监管以及公众监督、舆论监督为一体的监管网络体系。

总之,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应尝试不断地转变自身职能以及运用各种创新的方式来适应这种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政府部门得到“减负”,社会组织则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期望能更好地服务于民,要以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基本民生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更上层楼,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新亮点。

 

27号提案  关于利用G20和亚运会在杭州召开的契机提升下城市民文明素质的建议

提案人:张雷

2015年杭州市赢得了G20峰会和亚运会举办权。我区作为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对照文明城市指标找差距、补短板,争取向世界展示杭州的风采。但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市民素质的提升。
  
亚里士多德曾说,城市的建立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只有人,才是城市建设的主体,才是城市发展的意义。无论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整洁舒适的配套环境,如果缺少了人的自主参与和维护,缺少了市民素质的支撑,就如同失去了鸟儿的枯巢,没有了活力和意义。
  
城市文明,说到底是人的文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只有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实现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如果失去市民素质的提升,城市将形同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城市文明建设也就成了水中捞月、纸上谈兵,G20和亚运会召开之时世界的目光也将聚焦在杭州聚焦在下城,如果我们市民的素质没体现好最后受损的一定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市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注重城市精神的培养。城市和人一样,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一是开放包容精神。用开放的心态,开明的眼界,开阔的胸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二是创新精神。城市要跨越、科学、和谐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三是爱国爱市爱区精神。发扬爱国爱市爱区精神,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从而激发广大市民爱自已的城市及城区,建设美好家园的高尚情怀。四是敬业奉献精神。每个市民要发扬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建功立业。
   2
、抓好对市民的教育工作。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在各中小学开设文明市民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市民的教育,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文明素质。其次,要利用街道及社区这一主阵地,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培训,不断丰富市民的知识,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三,要广泛宣传,营造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扶正”,弘扬正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树先进典型,引导人们找准差距,奋起直追,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另一方面要“驱邪”,就是要对歪风邪气大力批评、无情揭露,引导我们整个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第四,要规范引导,健全制度。文明素养和文明行为的养成,靠教育、靠规范引导。提高市民素质,必须有章可依。要制定规章,并让每个市民熟知,遵照执行。让大家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而对那些不文明、不守法的行为进行宣战。第五,在深化创建活动中,要尽可能扩展广大市民的参与活动面,让大家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觉悟。第六,优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有人说,我走在红地毯上有痰也不敢吐;马路上很整洁很干净,我想扔张纸都不好意思,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3
、加大对市民的管理力度。在加大城市管理、市政管理、市容管理力度的同时,还要强化对少数市民不文明行为的管理。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要予以重罚,促其改进;对违反交通规则,乱闯红灯、逆向行驶、乱停乱放等行为要做到教育与处罚并重;对偷盗公物,如:电缆、井盖、地灯路灯行为者,一律严加打击。加大管理力度,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对违反公德不文明行为者要施以重罚,以强化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的养成。
   4
、抓好市民素质的细微引导。文明的城市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实实在在、一个个细节组成,提高市民素质,不仅需要市民增强文明的意识,更需要市民从细微处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文明素质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校应将文明素质教育与小公民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生活习惯良好行为做起。要抓紧抓实,建立责任制,防止抓落实层层衰减的现象,力求成效,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建立常效机制,抓好市民素质的细微引导。
  
市民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举,而是内化于日积月累的行为过程中。而G20和亚运会在杭州的举行是一个千载难遇的机会,下城位于中心城区更是机遇。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杭州及下城素质的体现、文明的缩影。“诚于中而形于外”,我们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怀抱主人翁意识,以高尚的道德、优雅的情操塑造自己;以文明的言行、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推动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杭州及下城的每一个角落。以G20和亚运会的召开为契机,让世界看到杭州不但有美丽的西湖,有发达的经济,有高楼大厦,更有高素质的市民!

 

29号提案  关于利用闲置空地,加大停车场建设,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提案人:石旭杲

一、基本情况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市机动车拥有量和交通出行量急剧增加,加之城区道路改造与地铁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行车难和停车难的问题日益严峻。中心城区交通严重堵塞,特别是上下班时段出行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更加制约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下城区作为杭州的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更是显得尤为突出。改善道路交通拥挤和停车难问题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因此,合理有效地规划建设停车场是我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二、主要问题
   (一)机动车拥有量增速迅猛,停车泊位供应严重不足。由于下城区属于杭州旧城区,不同于滨江、下沙等新城区,老旧小区较多,行车道路较窄,大幅度城市改建工作难以进行,因此停车缺口较大。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新建停车场的数量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据了解,截至2015年,杭州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00万辆,但是停车泊位仅不到53万个。供需严重不平衡,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
  
(二)停车场布局不够合理,现有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中心城区繁华区域的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停车难矛盾相对突出,然而外围停车场的泊位供应量大,但利用率却相对较低。合理的停车规划应当全面综合考量社会经济、道路交通条件、土地开发利用和环境等多种条件,现阶段我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相结合,政府对静态交通建设投资不足,同时社会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导致城市停车规划发展滞后。

(三)城区土地资源稀缺,停车场建设用地不够充裕。我区处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稀缺,大部分土地都用作商住楼建设,在黄金地段寻求一块地面停车场的建设用地也难上加难。加之,一些大型建筑地下、周边缺乏大型停车设施,原来配套建设的停车场,由于利益驱动等原因,又被挪用作为商业经营、仓储或闲置,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造成配建的停车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直接影响停车泊位的数量。

三、意见和建议

停车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上述问题,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停车产业化。区政府应科学制定区域内停车场建设规划和相关土地供应政策,并明确一定数量的用地专项用于公共停车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推进停车市场的形成与健康发展。积极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带动停车场的投资与建设,形成多样化投资方式建设停车场的新格局。

(二)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扩大停车泊位供给。政府职能部门要多措并举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首先,可以充分挖掘现有停车场的潜力,改建、扩建一批停车场;其次,可以利用现有的公共绿地、公园、学校操场等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公共停车场;再则,可以利用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楼院的空余土地建设公共停车场,并在对老旧片区改造过程中强制性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

(三)深挖现有可利用资源,增加临时停车泊位。政府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三改一拆”的有利时机,对可用停车的闲置空地进行全面普查,并利用拆除道路两侧违法建筑建设平面、立体停车场,利用三个月没有开工建设的建筑工地、拆迁工地以及暂时闲置工地,经平整后设置临时公共停车场,从根本上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

 

43号提案  关于推进我区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提案人:无党派人士界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吹响了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党和国家长期战略任务的号角,其内涵既涉及年长者对保健与营养、住房与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及教育,同时也涉及总人口中老年人比率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反过来对一般经济社会所起的影响。如何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按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底,我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23.65%,而且每年一定比例在提高,预计到2020年全区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现实需要和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供需有待平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社会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6家,养老机构20家,养老床位3920余张,每百位老人近4张床位。由于我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资源又不够均衡,许多公办养老机构由于有财政补助,收费较低,希望入住的老人排队等候,因没有相关评估标准的约束,一些自理能力较好的老人和“特权”老人入住,而一些急需入住的老人却进不了,造成公共资源难以公平、高效地使用,必然导致服务供给不足。
  
二、养老服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区高龄、失能老年人口呈快速增加的态势,在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口中,有照料需求的超过2/3。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和门诊登记制度,提供了较为便捷的服务,但是政府及社会在社区医疗资源上的投入、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应急救护、长期照料、家庭上门医疗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失能老人的看病及护理需求。尽管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和《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我区助老员主要来自社区管理人员、助老员、志愿者、楼道组长等,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养老知识技能,降低了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不仅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也影响了老年服务的质量。
  
三、养老服务的养老观念有待转变。当下中国民众对待老人及养老相关问题的看法,将直接影响人们的养老实践。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仍持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认为进养老院养老或由政府购买服务是老人无后、儿孙不孝的表现,大部分老人晚年更喜欢和子女住在一起,生活由子女来照顾,或者把保姆、护理人员“请进来”到家里,人们在总体上是保持家庭养老观念,并且渴望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观念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老市场的有效需求,延缓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习惯原因,很多人往往重视对下一代的成长教育,对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考虑不足、投入不多。
  
几点建议:
  
一、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供需平衡离不开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有利于推动政府、市场和民间力量在社会互动中分担公共责任,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不同性质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或企业,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社区举办或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为有需求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托养、助浴、健康、休闲和上门照护等服务,并协助做好老年人信息登记、身体状况评估等工作,以解决我区不同收入的家庭的养老问题,不要将养老保障局限在非赢利性这一层面。以美国来举例,美国的养老保险事业66%为赢利性机构,17%为非赢利性机构,7%为政府机构。大部分人的养老应该由社会甚至是市场来调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社会组织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事业。
  
二、推进社区卫生机构与社区老年人照料服务结合。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老年人照料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居家养老是否成功的关键。发挥社区医疗机构作用还包括,社区医生定期上门探视检查,为失能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和治疗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可为失能老年人开设专门的长期护理病床,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由社区医疗机构经办或直接指导帮助下,在社区开办日间照料中心,可与失能老人的家庭建立密切联系,开办家庭病床,在老年人家里安装呼叫设备,建立应急救护措施。同时社区卫生机构要广泛吸纳专业护理人才,加强对社区卫生机构基层护理人才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并注重提高其待遇,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稳定人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三、积聚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的合力。面对全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按照社会化的思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认真宣传“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机构养老的认识。鼓励老年人从事社区老年人教育、专家咨询以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引导支持老年人自助互助,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社区居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和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服务,努力营造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现况。
  
四、突出重点营造宣传的氛围。全方位宣传报道我区养老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情况。报刊、网站等新媒体要积极开办栏目加强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同时要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在全区上下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46号提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与巩固社区老年活动室的建议

提案人:赵国平

由福利彩票基金会资助的社区老年活动室兴办二十余载以来,对于建设新时期文明,和谐社区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社区广大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老有所乐、老有所聚、老有所为、给予了正能量,被离退休人员称之为第二个家,在活动室他们可以与邻居聚会聊天,可以读报看电视可以阅览图书,可以玩棋牌,有的社区活动室乒乓球台,羽毛球馆,舞蹈培训管各社区业余象棋围棋队,业余乒乓球队、舞蹈队、合唱队应运而生,这些由老年人参与的队伍,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广被赞誉,老年活动室之所以长存不衰、持之以恒、是因它的特点使然。一是具备专用所,一般规模在50-80平方米,内设阅览室、电视室、健身室、棋牌室、虽场地狭小倒也容得下到场老年人的身心;二是有专人管理,每天按时开启活动室,打扫卫生、供应开水、更换报刊;三是活动安排专用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双休日、节假日按时开放;五是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丰富日新,迎合老年人的不同爱好与兴趣;六是活动室地理位置适中,一般设在小区核心区域,往来便捷。但是,众观多地社区老年活动室现状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资金匮乏,限制了老年活动室硬件的更新,场地狭小满不足了与日俱增的离退休人员的参与热情,管理不善时发生活动室纠纷争吵之现象,有的老年活动室名不得实,由此许多不良之风随之滋长,引发社区居民热议与不满,部分老年活动室名存实亡,违背了兴办老年活动室初衷。
  
我们以为,为了使老年活动室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文明之所、健身之所、娱乐之所、善生之所、和谐之所,福利彩票基金会、区政府、各街道社区委员会应合力在进一步完善与巩固社区老年活动室的建设方面倾注比以往更多的精力物力与财力,把老年活动室办成人民群众欢迎的幸福场所。因此,建议:
  
一、除了福利彩票基金会固定资助的社区老年活动室资金之外,区政府、街道社区能够安排小额资金投放社区老年活动室,用于老年活动室的场地扩大,活动器具的更新,图书的增加电视剧、空调的更新和维修,管理人员的工资增加,活动室门面维缮装新。活动室房屋的维修等方面。通观老年活动室现状随着离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活动场地远远容纳不下众多参与人员,健身器具多数的腐蚀斑驳,处建时购置的图书长期没有添置,报刊种类稀少不能满足读者管理人员的薪酬偏低出现频繁更换管理人员的现象,以上状况的改变均需资金的注入。
  
二、老年活动室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活动室管理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开门关门搞卫生,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调解能力。可以通过竞争选拔管理人员,优胜劣汰。被选上岗的活动室管理人员予以定期考核,考核条例由社区制定。
  
三、实行老年活动室准入制度,现有的各社区老年活动室因场地偏小容不下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许多人员把老年活动室作为每日必去之地,一些闲散居民外来人员也经常到活动室主流,喧宾夺主。因此社区应制定活动室准入制度,由活动室管理人员执行,并列入管理人员考核条例,凭证进入活动室不妨是一个缓解活动室饱和这一现状的有效措施。另外社区分片分幢安排退休人员轮流准入活动室也是一项缓解措施。
  
四、现有部分老年活动室已名存实亡,活动室变成了单纯的棋牌室,虽然社区允许活动人员玩棋牌但活动性质却变味了,其中麻将扑克赌博成风,居民群众多有不满,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所以社区应另辟退休人员专用棋牌室,让出场地给参加娱乐活动的人员活动的人员,净化老年活动室,社区也可借空出的场地组织有专门人员指导培训的合唱队、舞蹈队、健身队和各种运动的队伍,使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老年活动室真正成为老年人善身善心的好去处,完善和巩固社区老年活动室。

 

97号提案  关于加强下城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民宗界

一、基本情况
   (一)食品安全整体形势平稳向好。
  
截至2015年,下城区共有食品相关企业和单位共3646家。包括食品加工企业和单位15家;食品经营企业和单位3631家,其中大型超市20家,食品批发市场1家,农贸市场27家,小食杂店2202家,企业经营户1381家;餐饮服务企业和单位1571家,其中餐饮480家,小吃店438家,快餐店106家,饮品店268家,食堂275家(学校55家、托幼机构58家、建筑工地32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3家,保健食品企业和单位263家。
   2015
年至今,全区食品安全情况总体稳定、良好、可控,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政府层面:区政府统一负责、领导、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成立下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对各有关监管部门协调、指导。区食安委下设有办公室,简称区食安办。
  
市场监管局主要承担食安办综合协调、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程监管等工作。
  
落实社会监督责任。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监督员等网络,加强社会监督。2015年,下城区建立食品群众监督协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三)食品安全基层网格正在夯实。
  
按照省市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的方案精神,以及吴才敏区长对食品安全一揽子的工作要求,我区全面落实责任网络,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网格4级食品安全管理网络。街道层面均建立街道食安委和街道食安办,编办明确要求在街道城管科加挂食品安全监管科牌子,统筹协调街道一级政府内的食品安全工作。目前,下城区落实街道食安办层面16人的食品安全专职人员,社区层面73人的食品安全专管员,社区以下342人的食品安全信息网格员。积极开展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员的知识培训,共培训2次,培训人次450余人次,覆盖了全区的食品安全网格员。
  
(四)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力度。2015年下城区共投入200余万元用于食品定量检测,以“全覆盖”的要求统筹下城区的南北部地区,兼顾食品流通餐饮的不同业态,突出时间节点,优化抽检时间安排,在学校春季开学期间加大对食堂的抽检力度。截止目前,区疾控部门完成食品抽检267批次,区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抽检2199批次。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但同时也应看到食品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监管体系不健全,机制和体制上尚未完全理顺,尤其是20144月由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三局合一后,合并后食安办与市场监管局的协调机制尚未理顺;机构合并后,内设机构与基层站所的关系理顺、队伍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去摸索和实践。
  
二是环保法规和食品安全法规尚存在不协调、难执行等问题;流动商贩食品生产经营水平低,食品产业“低、小、散”情况严重,食品生产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还需加大监管力度。
  
三是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知识和社会关切问题要做好宣传工作。
  
三、建议
   (一)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
  
加快构建政府责任网、市场监管网、部门协作网、社区自治网和网格分布图,同时,利用多媒体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设置投诉电话和网络平台,方便百姓投诉反映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管理体系。
  
建立街道食安办与市场监管所、城管执法中队、公安派出所等。监管部门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把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强化信息收集,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
  
按照查获情况重奖举报者,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五)加大对流动人口集中区域流动小商小贩的监管力度。
  
重点针对食品小作坊、小超市、农家乐、小餐饮、小摊贩,严肃清除一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严厉打击销售、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采购活动。总之,我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继续按照中央、省、市的各项要求,以保障安全为底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