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行政区划沿革史话
发布时间:2005-03-02
来源:区政协
今年八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区部分行政区划作了调整: 撤销石桥镇、艮山街道和原潮鸣街道,组建石桥街道、东新街道、文晖街道和新的潮鸣街道。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营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下城区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就有过多次变动。
钱唐(杭州)建治已有2225年历史。下城区曾在很长一段岁月里处于县行政中心之地位,吴越(922年)县治设在中河边梅家桥(今梅东高桥)南,当时称钱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称仁和县,南宋绍兴三年(1132),县治迁于招贤坊(今百井坊巷一带)。
民国起设杭县,下城隶属于杭县,称“城区”。民国16年(1927)五月设杭州市,辖六区,城区属六区之首。抗战胜利(1945),市辖区划为八个,下城为第三区。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6月建下城区,下城区之名自此始。
解放初期,区直接辖领居民区。城区建街道是从1954年8月开始的,当时下城区有11个街道。1957年3月,原属中城区(撤)的横河桥、小米巷两街道划入,增至13个街道,同年12月调整为8个。
1960年4月成立下城人民公社,下辖天水、武林、长庆、潮鸣、横河5个分社。1961-1962年间公社复称下城区,分社亦复称街道,当时有天水、武林、长庆、潮鸣、艮山、横河等6街道。1963年年底横河街道划归上城区后保留其余5个街道。1969年4月撤西湖区,北山街道划入,于是又成了6个街道。1972年12月北山街道划归恢复了的西湖区,再成5个街道,计:天水、武林、长庆、潮鸣、艮山,至1983年1月,新建朝晖街道。
1997年拱墅区的东新街道、石桥乡划入后,下城辖7街道1乡。1999年撤东新街道与石桥乡、建石桥镇,从此区辖天水、武林、长庆、潮鸣、艮山、朝晖等6个街道和石桥镇直到今年7月。
历史上行政区划的调整都是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需要作出的。最近这次调整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对地域管理和辖区内的资源整合,对推进城市化进程等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