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门户网站政协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文史资料>史海泛舟

晨钟暮鼓话当年

发布时间:2005-03-02   来源:区政协

 
    杭州自古就有佛土之称,不仅西湖多名刹高僧,旧时城区亦是寺庙丛立香火盛旺。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师)曾经如是说:“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姑且不论“两千余所”确否,但由此可知,杭州的佛法兴盛、寺庙星罗棋布是完全真切的,我们下城区过去的寺庙之多亦足以佐证之。
    下城自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始有佛院(即龙兴寺)至今近1500年间“沧海桑田”,随历史变迁有多少寺庙兴废可能已难考证,但时至“旧城改造”前存在的以寺庙庵观为街巷路名的却仍比比皆是。诸如:二圣庙巷、三圣巷、七宝寺巷、白莲花寺前、白泽弄、永福寺巷、永宁街、潮鸣寺巷、赵圣庙巷、定香寺巷、仙林寺、戒坛寺巷、遥祥寺巷、回龙庙前、助圣庙巷、水陆寺巷、法轮寺弄、天宁寺巷、长寿路、弥勒寺巷,等等。与寺庙有关的地名尚有水星阁(广寿慧云禅寺)、木庵(慈孝庵)、久安里(福寿庵)等。
    而民初资料显示当时仍在(有的解放后尚存)的寺庙还有如,庆春街边的卧观音院、珍珠庵、安福庵以及盐桥上的惠济庙(亦名广福庙);西大街(武林路)边旧有文殊庵、福寿庵、福神庙、水德庵,而历史最久的龙兴寺民初已分为三个寺庙,分别为龙兴寺、祥符寺、戒坛寺;宝极观(今凤起小学南)边尚有关帝庙、忠烈王庙;天水桥边有崇福庵、鹿野庵和三义庙;定香寺边有萧王庙、城隍庙;小庙巷边有法藏寺;东河边上还有都城隍庙、积翠庵、地藏殿;陈衙营有东嶽庙、永寿寺、孝慈庵、五圣庙;石板巷内有五猖庙、张庵和妙成童庵;潮鸣寺附近还有小天竺、总官庙;仙林寺边有梅花禅院;三佛厂南还有萧王庙和普福寺;更有王马巷内的白衣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众所周知,李叔同(弘一大师)是在杭州虎跑出家为僧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大师在出家前的七年间(1912年至1918年)是地地道道的下城居民呢?大师向佛,最后成为一代宗师,固有其内在的因素,但在杭州、在下城这块佛土上,耳闻目濡实是其成就因缘之一。大师对杭州是“佛地”的赞语即可佐证。1916年,国学大师、学界名士马一浮先生从众安桥边的延定巷(今属上城)移居下城的宝极观巷,潜心研究佛学,甚至把“一浮”改为“一佛”。李叔同经常出贡院、过西桥、经横街、翻清远桥、沿观巷宝带桥进入宝极观巷去马一浮家拜访。其时李叔同正是向佛之初,在宝极观巷里,两位故旧共研佛法,甚是情投意合,他虚心地向自己非常崇敬的马一浮先生求教佛法。李叔同对马一浮曾有如此评价:“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其实,马一浮比李叔同还小三岁呢。下城有此文史佳话,切望有人能撰专文留作纪念。
    上文所涉多为佛教寺庙,其实下城的道教院观亦颇可观,诸如:迎真道院(原庆春街小学内)、观巷的报恩光孝观、小庙巷的真武院、宝极观巷的宝极观、西桥边的武圣宫、纯阳庵巷的纯阳庵、孩儿巷内的保恩院、刀茅巷的东岳庙、东园巷的机神庙、坛仙巷的九宫贵神坛等等。在民间向有佛道不分之俗,如道观内供奉佛像,今天葛岭的抱扑道院亦是如此。
    罗列了些许旧日下城寺庙院观的名称,笔者忽有一念——下城敢为天下先,何不利用市级文保点白衣寺残存的庙舍,建一个展示下城宗教历史、佛教文化、街巷变迁沿革的小型专题博物馆呢?
   
(作者是浙江省广播电视中心工程师,来稿自称“生于下城,长于下城,居于下城,五十有六载也”,在此我们向这位关心本刊的热心居民表示感谢!——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