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门户网站政协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重要提案摘报

下城区政协重要提案摘报2018年第二期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

 

下城区政协重要提案摘报

 第二期

 下城区政协提案委员会编                    2018326

【说明】下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区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各界别、各专门委员会和街道委员活动小组,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共126件,经审查立案122件。为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政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促进提案办理进入高层运作,更好地发挥提案作用,由提案委员会精选部分提案,编成《重要提案摘报》,直接报送区委、区政府、区政协领导阅示。本期摘编了《关于明确东新路空间轴战略定位的建议》等5件城建城管类提案。

下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重要提案摘报

 号:015

提案人:汤武华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明确东新路空间轴战略定位的建议

近期网上公布《下城区分区规划(2017-2020年)》草案,下城区提出对标国际化,扬长避短,凸显特色的城区创新发展策略,提出构建一廊、两核、三组团空间结构体系,一条核心走廊:南北文化产业走廊,串联各个重点项目。两大发展极核:南部成熟的武林商圈发展极核;北部依托创新创业新天地、跨贸小镇等核心项目形成武林新城发展极核。三大功能组团:以城市干道为界,形成南、中、北三个片区,分别为南部国际化城市中央活动区(CAZ)、中部都市文体旅游样板区、北部创新产业示范区。

纵观我区地形图,下城区犹如一只站立的狮子,南北狭长,东部受铁路制约,阻碍东西向与其他城区的交流沟通。为了让狮子腾飞,未来下城发展关键一点在于南北链接,分区规划提出南北文化大走廊的发展理念,赋予了狮子最核心的内涵。2017年我区启动三村连片拆迁整治行动,将东新路沿线大部分农居房屋进行拆除,为下称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分区规划已明确区域的空间发展战略,对于下城的未来充满期待。我们在保留核心文化的同时,下城区更需要一条空间轴来进行有效串联,辐射带动轴线东西两侧的发展,纵向整合促进各组团的南北互动。结合下城区现有路网现状,细长的下城区路网布局受铁路影响非常明显,仔细研究东新路地理条件相对凸显,一方面我们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地铁5号线正在实施,赋予了东新路更大的便利利好,因此我建议抓紧明确东新路空间轴战略地位非常关键。

结合下城市政路网现状,我们对下城区路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目前下城区市政路网还面临以下问题:

1、我区东北部区域的东西向主干路密度不足。下城区的东新街道合围而成的东西狭长区域,总面积约15km2,主干路长度仅15km,尤其是其中的横向的主干路长度近10km,彼此间距约1-2km。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该区域主干路应达到约30km;主干路的间距应在600-800米。该区域内的同协路、东新路、石桥路等南北向主干路已经建成,但东西向主干路建设明显存在短板,导致该区域南北向主干路承担了主要出行压力,造成交通拥堵和地块发展受限。不久的将来余杭塘路下穿隧道接通香积寺路之后,大量由西向东车辆进入我区,而过了东新路由于铁路无法继续前行,势必对东新路、绍兴路产生大量的过境车辆,直接影响南北向交通通畅,如何分散西向车流带来拥堵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主城区南北向部分主干路品质有待提升。主城区的南北向是杭州城市发展的中轴线方向,如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中山街、延安路等承载杭城韵味的河道和道路均为南北方向。在G20峰会召开前,主城区的延安路、莫干山路、湖墅路、新塘路南北向主干路均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和提升。但从延安路到新塘路这段横向跨度4km的区域内,特别是在我区南北向主干路(如绍兴路-环城东路、东新路-建国路)的建设品质明显滞后,体现在:两侧建筑立面老旧、路面质量破损、交通秩序混乱、绿化参差不齐等,道路和两侧建筑没有体现应有的街区特色和商业文化氛围。下城的发展,需要骨干路网承载交通功能;骨干路网也能服务地块、提升城市品质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与骨干路网的建设相辅相成。但是,下城区现状主干路网存在诸多短板,制约了主城区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明确东新路空间轴战略定位,完善主城区主干路网,有利于提升全域中央商务区的品质,助力前亚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杭州名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议:

1、明确东新路空间轴战略定位。东新路作为下城区南北纵向主轴,也是南北贯穿下城区地铁之路,未来可以说是联系武林核心商务区、城市之星、武林新城的南北主动脉,对下城区东西向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辐射作用,务必和全域中央商务区总体发展理念相匹配,必须明确东新路在下城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找准东新路街区品质定位,发挥其串联沿线各商业或文化节点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的发展。

2、研究南北干道整治提升的必要性。我区政府主要部门牵头,重点研究整治和提升部分我区南北向主干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G20峰会举办前夕,主城区的快速路网格局基本建成,主干路不断延伸和整治,由两者组成的主城区整个骨干路网的通行水平和道路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但下城区所在的南北向主干路(如绍兴路-环城东路、东新路-建国北路)整治提升明显滞后。抓住地铁建设期、拆后重建期的关键节点,提升南北主干道整体品质对未来下城发展至关重要。

3、着力研究东西向路网规划发展方向。东西向主干路网进入下称区的缺后失和断头现象,地域上涉及江干区、下城区,管理部门上还涉及火车东站管委会,下城区政府应恳请杭州市牵头,做好东西向路网项目前期规划研究,理顺各类建设主体,才能完善该区域主干路网的短板,彻底打通主城区的打通任督二脉,提升主城区路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杭州国际化城市建设。

杭州市正处于抢抓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然而下城区地理位置导致其与“G20峰会亚运会主要场地存在空间融合度的不足,但作为杭州的主城区,如何借助杭州城市建设发展关键时期促进下城的有效融合,是目前下城区面临的难点,也是挑战,同样也是机遇。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紧密围绕杭州城市发展策略,结合我区情况深入研究部署,谋定而后动,战略是灵魂,务必以战略引领规划。宏观分区规划已现,我认为在下城南北发展战略方向还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提前做好东新路空间轴战略定位的规划研究,迫在眉睫,我相信东新路的发展提升不仅能改变下城区南北城市面貌,也能辐射下城区东新路两侧的发展,同时还能促进下城南北组团的高度融合。

承办单位:规划下城分局

 

 号:044

提案人:张治群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在PPP模式下加强对我区三村改造工程建设监管的建议

目前,我区长木、沈家、草庵三村连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已拉开帷幕,该项目改造规划面积约5.25平方公里,实际改造区域占地面积为1.93平方公里。新建安置房约131.28万平方米,新建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项目14个,总建筑面积约25.68万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地下社会公共停车场等。此次三村改造工程建设采用PPP模式,由杭州城投武林投资有限公司负责PPP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总投资约70亿元,这也是我区首个采用PPP模式下的大型政府改造项目。由于PPP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有着其它模式不可比拟的显著的优势和特点,可以缓解财政支出的压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因此各地掀起了项目PPP模式的热潮,但作为政府方在PPP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同时也应关注以下一些情况:

一、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制的合同风险和项目风险

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加之我国PPP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够健全,配套的法规体系亟待完善。PPP项目的实施需要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支撑维护,项目的建设与经营牵涉多方,依据的法律也牵涉多领域,由于采纳、颁布、修订、重新诠释法律或规定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品/服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会增加项目风险。

建议措施PPP主合同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PPP项目主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核心,是其他合同产生的基础。主合同前提条件设置是关键要点。一般情况下,PPP项目主合同条款并不会在合同签署时全部生效,其中特定条款的生效会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从政府方来说,为了降低项目的实施风险,在合同里要设置一些前提条件,包括项目公司要完成足融资交割、审批手续等内容。如果社会资本方对这些前提条件不能满足,那么,政府方是可以追究其相关责任。

二、必须加强对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动态监管。

PPP项目一旦实施,该项目的建设主体就发生变化,政府方应加强对其项目的监管,特别是投资成本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避免失控。杭州城投武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负责PPP项目的投资、建设主体,但其股东中建一局又为本项目的总承包单位,由杭州武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直接委托其为三村综合改造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因此PPP公司既为该项目管理方,也是施工方,是存在一定的利益关联,这就很难真正体现PPP模式中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原则,虽然目前项目资金是由PPP公司投资,但由于该项目为安置房项目,最终的项目建设费用还将由下城区政府承担。加上在选择PPP公司时确定的投资基数时,项目为初期只是个概念性的设计框架图,因此该基数只是按初步设计的投资概算,随后根据设计图纸的深入,调整,扩充,优化,并由施工方实施并完成该项目建设,在整个过程中,项目的投资额度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加强该项目建设的投资控制将是重中之重。其次该三村连片综合改造项目是下城区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保障性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其质量安全问题上也会备受老百姓关注,因而必须加强对其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有效监管,真正体现民生工程的作用与意义,为社会带来安定和谐的健康发展。

建议措施:(一)投资成本动态监管:建议组成以下城城投集团为主的监管机构PPP项目中,监管的主体肯定是政府,监管机构除了政府职能人员,还可以聘请如会计事务所、评估机构、咨询公司等高级专业人员作为顾问,按照PPP项目模式特点,运用财务管理理念及PPP的资金管理机制,制定预先控制办法主动控制建设成本,对于PPP公司直接委托的单位更应从投标和合同阶段过程介入并监管其行为,如发现定价机制脱离市场行情应要求PPP公司及时调整和纠偏,同时设置相关激励相容的成本控制机制和较为严格、切实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并监督PPP公司节省成本,确立投资考核目标,通过其自身的资金、管理、物资等灵活优势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运作,获得最大的运营效率及更大的投资收益。(二)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由于PPP公司为项目管理方,同时其股东为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因此对质量安全动态控制和监管必须保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因此建议充分发挥监理的第三方监管作用,项目监理方可由下城区城投直接以邀请招标的方式来选择一支资质强、信誉好、实力雄厚,又能充分体现下城区大业主方利益的监理单位,真正为下城武林新城建设保驾护航。项目进入实际施工阶段后,监理方对施工质量安全全过程控制至关重要,监理单位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同时也起到为政府方和大业主方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回馈。监理方的监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全线贯穿的,所以也可以进一步健全良好的项目建设运行秩序,让工程质量权责分明,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宏观质量控制体系,而在微观上,也会起到监督PPP实施方、施工方,设计、建材企业等的作用,对相关主体行为进行全面的管理、监督,但又服务于下城城投及下城区,会对整个三村改造的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管起到重要和积极作用。

三、避免政府单方面承担风险或对项目兜底。

PPP的关键点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是有些PPP项目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融资模式,而这种融资模式的风险和收益并不完全匹配。主要表现为:第一,PPP项目没有风险共担,而是政府单方面承担风险.第二,没有利益共享,往往是投资者在利益单享。第三,更很少有全程合作的概念,许多项目是三五年最多七八年项目建成后,政府就要负责回购;有的项目则是政府向PPP项目公司购买服务,事先确定每年向PPP项目公司支付多少钱,这种项目几乎就是零风险。

建议措施:(一)在市场经济中,风险和收益应该是匹配的,低风险就应该低回报,高风险才可能有高回报。投资需要承担风险,对于那些政府负责回购或者保证收益的项目,应进一步降低其项目收益率。(二)明确工程优惠率与投资回报率,项目公司的违约责任和赔偿条款以及可再追究制度。投资回报率的设定,要综合考虑同期融资成本、项目盈利能力等因素,通常以当前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为参照基线。同时,优惠条件的设置也要符合相应的强制性规定。。在PPP主合同里,通常会明确约定可能导致合同终止的违约事件,这些事件通常是合同一方应当要履行的重大义务。所以,主合同里,对项目公司违约事件和相应的赔偿条款约定十分重要。

四、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现有的PPP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健全,如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不科学,再加上评价机构缺乏权威性,导致绩效评价结果缺乏约束力。且目前也没有相关法规政策给出具体的绩效指标、绩效定性分析等概念,由于PPP模式并不成熟,各地方政府对PPP的理解和应用也并不完全一致,加上项目一哄而上,市场上也是乱像环生,甚至会出现些伪PPP现象,因此对PPP项目绩效评价显得极为重要。

建议措施:PPP 模式是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项目建设开始,政府应成立项目绩效评价机构,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及运营的行政管理、绩效评价和财政投资项目建立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优化竞争秩序,建立起包括价格监管、服务质量监管、退出监管和项目后评价监管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和形成我区对于PPP模式项目评价体系,可以为今后PPP项目推广作良好的指导和参考。

承办单位:区发改局

 

 号:064

提案人:邱云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提升北部区块地标建筑和文化设施

带动下城区全域国际化的若干建议

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杭州全面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并明确规划到本世纪中叶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下城区作为杭州最老的城区和最重要商务区,在国际化程度上,一直处于全市的前列,但随着杭州市行政中心的难移,兄弟城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带动国际化水平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城区国际化比较优势不够突出。在新一轮的城区改造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下城区应当抓住北部发展和城中村改造的机遇和空间,以世界名城的标准确立在杭州城市国际化中核心区位应有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改变下城区南重北轻的局面,逐步形成全区全域国际化均衡发展的格局,现从建筑、产业和文创园区等三方面就下城区全域国际化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一、在北部区块以世界级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地标建筑和文化设施。当今世界名城的标准之一已经由宗教设施向地标建筑和文化设施转变,来重建城市的神圣空间。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北部区块和城中村改造争取出来的有限的公用用地规划世界级标准的文化设施,世界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建设国际级的文化体育设施。同时鼓励商业用地的建设具有国际级设计水平的地标建筑,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在下城落地优秀建筑设计方案。

二、突出特色小镇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充分依托下城区重点建设的跨贸小镇和电竞小镇,以网上丝绸之路电子竞技大展为主题,在引进太阳马戏团的基础上,配套世界级的地标性的商贸交流和电子竞技场馆,借助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形成跨境贸易和电子竞技的业界标杆效应和集聚效应,相互依托互补形成国际化影响力。

三、充分利用工业遗存发展特色文创产业。工业遗存丰富是下城区一大优势,也是未来下城区国际化最重要空间资源,明确以大消费概念基础上高级定制体验式手工业为特色文创园区定位,注重文创产业与其他现代服务业的配比,带动周边娱乐、休闲、餐饮等业态的均衡发展,有效规避网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与互联网经济形成业态错位,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形成若干具有周边辐射能力的消费类文化地标园区,提升全区国际化生活消费服务能力。

承办单位:区多层农居建管中心

 

 号:093

提案人:凌超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探索运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复制模式

打造全省首个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的建议

 

去年128日,我省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确立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目标。我区也于今年14日组织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大会,明确了全区实现生活小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0%、准确率达到70%;建立健全资源回收网络,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30%80%;确保完成年度控量指标,减量成效处于省、市领先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一系列改革创新,运用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探索可复制模式,通过试点形成经验并快速全区推广。

从整个垃圾分类处理流程来分析,需要落实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大环节系统化的关联工作,才能把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扎稳并有序、高效推进。因此,本人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成立公益环保组织,通过宣传、引导、教育,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差别较大,如何引导居民从思维意识转变为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这一问题,是整个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化管理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一是要发挥离退休人员能量,成立公益环保宣传队,以社区为单位,与武林大妈结成对子,以自身为榜样与表率,进行宣传,逐步影响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到组织当中来,扩大阵营与社会影响力、号召力,助力垃圾分类工作。二是要加强城管、社工、物业一线人员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培训,成立公益环保突击队,以专业化的管理、作业形象呈现在居民面前,开展分类培训、推广典型经验、组织志愿服务、助推宣传互动,规范垃圾分类现场管理。三是要把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实践课程中去,成立公益环保先锋队,教育者要主动学习,主动修养,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普及全社会,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以小手拉大手,持续改善并提升全民素质。

二、以人工智能发放垃圾袋代替人力发放,实现智能化发袋管控。垃圾袋发放是做好垃圾分类的源头,如果要提高居民参与度,就必须要授人以鱼。垃圾袋就是最好的连接器和切入点,既可以让居民有获得感和参与感,又让居民无以抵制或抗拒。从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分类要求方面考虑,按照杭州市四分类标准,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的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各有清运、处置渠道。为了做好源头控制,应为居民发放两种类型的垃圾袋(厨余垃圾袋<绿色>和其他垃圾袋<黄色>),才能要求居民将湿垃圾干垃圾分开装填。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在生活垃圾中也有一定量的占比,可回收物应引导进入回收处理系统,有害垃圾应分类集中投放进入专门的处置渠道。以往的垃圾袋发放都是采用人工发放,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开支,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建议采用智能垃圾袋发放设备代替人工发放,并采用物联网、云技术,实现垃圾袋与家庭户之间的关联,确保发放到位,数据与信息关联到位。同时,也为垃圾分类不到位的溯源到户提供有力保障与基础取证依据。

三、以智能化设备控制垃圾投放行为,达到分类投放要求。1、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各个小区在垃圾桶配置方面情况不一,在这样参差不齐的状况之下,居民哪怕是按照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好了,还是投放在没有分类的垃圾桶里面。所以,要规范垃圾桶的配置标准,采用智能垃圾桶,一绿一黄配置到位、替换桶配置到位,完善设施的同时实现智能化的投放行为管控,实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2、可回收物:垃圾回收系统由于回收经济萧条、消纳和集散场所配置不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需求不平衡等原因,并未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在建设并规范回收体系方面,要引进智能可回收物分类投放设备,对家庭产生的小件可回收物提供随时可以就近处置的条件;要配置收运车,对大件可回收物要提供定时定点回收服务;要配置特殊垃圾专运车,不落下任何种类的垃圾;要配套建设中转站、再生资源收集打包场所、集散中心,形成系统。整个回收系统要做到小区有设备、社区有点、街道有站、区域有场,全方位、立体化协同,进入渠道化回收。3、有毒有害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在垃圾分类中是重中之重,在干湿分开的前提下,必须要做到有毒分离。要运用智能有害垃圾投放设备,实现集中投放,并实行定期清运的长效机制,确保有毒有害垃圾不影响垃圾分类的整体成效。

四、分类运输和处置工作标准化。通过人工智能设备发放垃圾袋,实现源头分类;通过智能垃圾投放设备控制,实现分类投放与收集;为分类运输和处置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分类运输和处置环节中,应实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与管理机制。要扶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置企业,对厨余垃圾实现专收专运;要对其他垃圾实行专车专运,不混装,为后端处置降低处置成本;要整合回收队伍,建立循环回收渠道,统一车辆与形象识别,对小区设备内垃圾做到日清,定时定点回收长效化;特殊垃圾清运实现预约上门服务;要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实时监督,建立长效的清运机制,并做到安全处置。

通过以上流程建设,全系统融合,实现生活垃圾按类型分开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以此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工作目标。并逐步加强管理措施,在居民分类准确率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制订并施行监督考核机制,指定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层层落实到位。同时要配套智慧化巡检,结合垃圾袋的追溯功能,实施准确率巡检,奖优罚劣,以示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实施的决心与态度。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面,政府要从运动员转变成为裁判员,制订好规则,鼓励并培育骨干环保企业全过程统筹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监管考核企业,确保工作质量与效果。

作为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典范,我区应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攻坚战中发挥表率作用,稳固地位,探索可复制模式并全域推广,全力构建互联网+全域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发展进程。

承办单位:区城管局

 

  号:118

提案人:郑锦杭

提案内容摘要: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的建议

2015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16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老旧居住小区升级改造,已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子系统和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路径。杭州享有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十大中国名城以及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等盛誉,下城区作为其中心城区,如何在现有努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使之与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相适应、相媲美,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繁荣以及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具体建议如下。

一、要更新对老旧小区建设时间的认定。新旧交替是每个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过去一般以1980-2000年建设为老旧小区的认定,实际上,2000年以后5-8年左右建设的小区也已经日趋老旧,如,我区凤起御跸苑、青龙苑、城市利兹公寓、朝晖现代城等小区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似新已旧,如果及早介入升级改造,尚能事半功倍,反之,日渐沉积,将会加剧升级改造的难度和成本,事倍功半,建议对这一类小区进行重点调查和全面普查,予以分析研究,分层规划,纳入区域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工程。

二、要有城市美学的前瞻精神。老旧小区多处于城市中心,占据稀缺地理,因为小区的年久老化,日渐丧失优势,成为城市重疴,令人惋惜。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要站位区域的昌盛美好发展,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政府主导,形成合力,尤其重视内外兼修,实现老旧小区旧貌新颜的蜕变。一是内部方面,要对供电、供水、供暖、工期等专营管网,以及安防、消防,以及超期使用的电梯,等等设施设备与公共配套设施进行系统地翻建、改建、修整、更换。二是外部方面,要对房屋外墙面起壳、风化,楼道、门窗、楼梯脱落锈蚀,围栏围墙破败等老旧小区房屋本体和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修建;要对小区道路老化、路面破损等问题进行修整;要对私搭乱建、脏乱差商户摊贩、乱堆乱放垃圾杂物等问题进行整治、清理、取缔;要对荒芜枯败的景观绿化进行定期补植补种。从而,表里如一,由内而外,既切实提升民众居住质量,又升格区域城市整体的品质品位,重新焕发城市中心小区的熠熠光辉,充分彰显前瞻的城市美学精神。其中,要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地启动房屋维修基金,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充实和保障升级改造资金,确保资金供给,专项开展勘查、设计、实施、专款专用。同时要同步实施编制计划与专业设计,有设计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配合业主单位深入小区听取意见建议,设计方案初稿在小区进行公示、讨论、修订后才予以上报审核实施,保障改造的标准规范、质量安全、新材料及新工艺使用,避免个人意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拆东补西,反而严重降格小区的形象品位。

三是要优化规范物业管理。首先要规范物业管理模式标准,建立健全老旧住宅小区维护管理长效机制,使升级改造整治与长效管理相衔接,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相协调,杜绝整治后的反复,保持整治成果,实现老旧住宅小区管理的良性循环。同时,对处于低管理,甚至无管理状态的老旧小区,政府要采取补贴或奖励的办法,引导优质物业进驻或委托属地社区代管,在确保每个小区都有物业机构的前提下,完善物业管理的考评、监督和淘汰机制。此外,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要统一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服务意识,避免人员的鱼龙混杂。总之,建议培育扶持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提升服务能级,形成良好、美好的业态,切实地惠及民生。

承办单位:区住建局